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国语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磁力

北京冬奧組委劉興華:記錄精彩,面向未來|雙奧城 奮斗心

首頁 > 國內 > > 正文

日期:2022-01-05 16:04:59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原標題:北京冬奧組委劉興華:記錄精彩,面向未來|雙奧城 奮斗心

夜幕下的首鋼滑雪大跳臺宛如一雙“水晶鞋”,在燈光的映射下流光溢彩。這樣的美麗場景被劉興華用相機定格下來,擺放在辦公室顯眼的位置。北京冬奧組委進駐首鋼園區已有幾個春秋,劉興華依舊對這里的景色著迷。業余時間,他喜歡用鏡頭記錄這里的四季轉換、歲月變遷。“作為雙奧人,總有一種情結在,”他說。

2008年北京奧運會,劉興華主要負責賽會的物流工作,如今,他成了北京冬奧組委遺產管理工作的“帶頭人”,帶領團隊在這片領域開疆拓土。“北京冬奧會從籌辦之初就將遺產規劃和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致力于打造‘中國范本’。這是一項創舉,將為舉辦地及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留下寶貴財富。”他說。

從全力保障到超前謀劃

【鏡頭】

北京奧運會開幕當晚,劉興華和同事們擠在“奧運物流中心”庫房的電視機前觀看開幕式。只看到一半,大家就忙碌起來。開幕式后,“鳥巢”將舉辦田徑比賽,劉興華他們熬了個通宵,順利完成了開幕式道具與比賽器材間的“轉換”。從夏奧到冬奧,千千萬萬幕后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鑄就了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別樣精彩。

看到冬奧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跳躍,劉興華直言,“時間過得真快。”自2017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產處成立以來,作為處長的他已經帶領團隊忙碌了幾個春秋。“總希望以更高的標準來做好冬奧遺產工作,”他說。

北京冬奧會在籌辦早期就融入了遺產規劃和管理理念,要超前謀劃冬奧會為舉辦地帶來的“福利”,這是一項創新性舉措,對于劉興華團隊而言,則意味著挑戰。“國際上沒有現成的方法拿來用,以前每屆奧運會的經驗因為國情不同,只能借鑒。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希望能為奧運遺產工作提供‘中國思路’,”他說。

北京即將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冬奧籌辦過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許多遺產“被激活”,繼續在冬奧舞臺發揮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奧運場館,北京賽區13個場館中有11個是夏奧場館的‘再利用’和原有用地上建設的,我們在奧運遺產管理方面已經有了很多好的做法,”劉興華表示,相比夏奧會,北京冬奧會的遺產工作做到了超前謀劃、統籌規劃、貫穿籌辦全過程,反映出時代的發展。

“2008年夏奧會時沒有單獨的遺產部門,現在不管是國際奧委會還是北京冬奧組委,都更加重視這項工作,”他說。劉興華和團隊關心著籌辦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從場館賽后利用、冰雪運動推廣,到奧運人才培養、辦賽標準創新、城市高質量發展、區域協同發展……在他看來,遺產工作早規劃、科學規劃,才能形成最大化的長久收益。

“我們常用‘花匠’來鞭策自己:精心呵護大家種下的苗,不只是為了這一季的綻放,而是為了留下長久的芬芳。”劉興華說。

冬奧遺產工作涉及面廣、挑戰性大

【鏡頭】

劉興華的辦公室里,整齊地貼著幾張圖紙,上面印著北京2022遺產戰略計劃。進出辦公室時,他總是凝視著計劃表,心里盤算著工作進度。幾年來,一項項工作計劃已成為現實。經歷兩個奧運周期,奧運印記已融入城市發展中。

北京冬奧會籌辦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劉興華和同事們經常加班到很晚。和大家一起奮斗的日子,讓他不時回想起13年前那些同樣“為奧運而戰”的日日夜夜。

2008年北京奧運會,劉興華在北京奧組委物流部工作,負責奧運物資、體育器材、技術設備的管理運送等工作。“奧運物資保障需要制定非常周密的計劃,做到零失誤、零差錯,”劉興華說,當年那股鉆研勁兒如今也延續到了冬奧籌辦的工作中。“遺產工作是新領域,感到有壓力時,總會有一股力量在支撐我,大概我們這些‘雙奧人’都有著同樣的熱情。”他說。

從2008年夏天開始,劉興華的人生軌跡因奧運而改變。夏奧會后,他進入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繼續從事奧林匹克推廣工作,還擔任了國際奧委會可持續與遺產委員會委員。“無論什么任務,我都用百分之百的熱情來對待,因為‘奧運’兩個字已經烙印在我的人生里。”兩個奧運周期的努力奮斗,劉興華將個人夢想融入了國家發展的大潮中。

總結、梳理籌辦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成果,劉興華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時代的發展進步。“籌辦過程處處閃耀著‘中國智慧’。比如‘冰絲帶’在1.2萬平米大冰面設計就為賽后使用預留了空間,可以實現分區制冷、照明,既做到了節能環保,又能滿足所有冰上賽事和更多群眾的上冰健身需求。”他說。

冬奧籌辦在場館設施、人才建設、知識傳承、城市發展等多方面從2008年夏奧遺產中受益。但冬季項目相比夏季項目,專業性更強,受天氣、地形影響更大,籌辦過程也更具挑戰性。“有時候需要惡補知識盲區,比如冬奧氣象服務,要實現“百米級、分鐘級”預報水平,并進一步提升預測精度。其中有哪些突破和創新能夠形成服務標準,引領行業發展,這些都是遺產工作要考慮的內容,”劉興華說。

為奧林匹克運動寫下新篇

【鏡頭】

12月10日,盡管下班時已到深夜,劉興華還是拿起相機去拍攝了夜幕中的首鋼大跳臺。還有50多天,北京冬奧會即將拉開大幕。從首鋼園、冰絲帶,到延慶雪車雪橇中心、冬奧村……他用鏡頭記錄著冬奧帶來的蛻變,也暢想著城市未來的新發展。

2019年2月,《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發布,明確了北京冬奧會將從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7個方面創造豐厚遺產。“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它能如何與城市、國家和這里的人們緊密聯結。因而,籌辦北京冬奧會,更要為未來埋下伏線,”劉興華說。

科技應用成為冬奧籌辦過程中的一大亮點。5G通訊、8K轉播、智能場館、智慧觀賽、VR/AR技術、無人駕駛等技術會在冬奧賽場充分“試水”,賽后也會應用到市民生活中。隨著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成為現實,以冬奧為契機,城市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被注入新動力。曾經因2008年奧運會停產、搬遷的首鋼,如今因冬奧會重新煥發升級。原來的工業遺存經過改造升級,成為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也成了國際奧委會巴赫多次提及的“中國范本”。

劉興華認為,冬奧會將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通過籌辦冬奧會來促進京津冀交通設施相連相通、環境治理聯防聯治、冰雪產業互促互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社會更文明、環境更宜居,這些改變都將是無形遺產。事實上,老百姓已經提前感受到冬奧帶來的福利。”他說。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即將拉開大幕。對于這個特別的日子,劉興華充滿期待。“我們這些年努力的成果將匯聚在冬奧會舞臺上呈現給世界,”他說,不過對冬奧遺產工作而言,這并不是終點。

冬奧會后,劉興華和團隊還將繼續梳理、總結冬奧籌辦成果,評估冬奧會為舉辦地帶來的收益,“按照國際奧委會要求,我們要一直評估到賽后第五年,有些成果需要時間的沉淀才能顯現出來。”2021年6月23日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2020》中,已經將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城市更新、科技冬奧、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列在其中。“北京即將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奧運夢將交匯中國夢,這些都將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寫下新篇章,”劉興華說,他們的工作濃縮精彩,未完待續。

圖片來源:受訪者本人提供

(責編:楊虞波羅、連品潔)

關鍵詞: 北京 奧組委 未來

下一篇:雙奧志愿者陳大鵬:奉獻熱忱服務 展現青春風采|雙奧城 奮斗心
上一篇:《人生能有幾回搏》下集

科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丰顺县| 莆田市| 贵州省| 邹城市| 天津市| 长沙市| 潼南县| 上林县| 金门县| 北票市| 休宁县| 仲巴县| 宜昌市| 南汇区| 通海县| 桐城市| 盐池县| 铜鼓县| 祥云县| 绥中县| 东海县| 安溪县| 开封市| 荃湾区| 东辽县| 清河县| 卢湾区| 宁波市| 商河县| 潜山县| 菏泽市| 大洼县| 敖汉旗| 辽阳县| 西青区| 荆门市| 宣武区| 黄平县| 郑州市|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