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將突水突泥災變機理與演化過程的科學認知融入模型開發、算法創新與軟件研發中,這是我國自主開發的災變分析軟件“HazE”的特色之一。4月15日,在第六屆連續-非連續數值分析方法及應用學術研討會上,由山東大學自主研發的這款軟件對外發布。
據了解,HazE災變分析軟件可為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相關科研與技術人員提供了有效分析工具,可用于巖體特定物理力學行為的有效分析、預測及評價,在規劃工程建設、指導災害防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為發布會現場。山東大學供圖
據了解,在我國工程仿真軟件市場上,國外軟件占據壟斷地位。山東大學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數值計算和工程軟件的創新研發與工程服務。20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開發了三維斷裂損傷有限元程序,解決了裂隙弱化作用和錨固效應分析計算難題,成功應用于三峽工程、溪洛渡水電站、錦屏一級水電站等三十余個國家重難點工程中;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綜合運用數值計算、理論分析和工程類比,率先提出了適合中國鉆爆法海底隧道的最小巖石覆蓋厚度確定方法,成功應用于我國第一條和第二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和膠州灣海底隧道,豐富和完善了我國海底隧道設計理論與方法。
自2014年起,針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面臨的極端地質條件和復雜地質環境,以攻克突水突泥災變演化全過程模擬難題為目標,山東大學成立了工程計算課題組,組建了一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杰出中青年人才為骨干,海內外優秀青年為后備的高水平研發團隊。
歷經十余年科學探索與工程實踐,上述團隊將突水突泥災變機理與演化過程的科學認知融入模型開發、算法創新與軟件研發中,自主開發了HazE災變分析軟件,包括巖體-地下水系統災變分析專用版HazEDEM和工程多物理場耦合分析通用版HazEPD,實現了巖體多場耦合災變行為和演化全過程的科學模擬與再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