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21金投賞國際創意節第一財經專場正式舉行。
第一財經連續第七年與金投賞國際創意節合作。本次專場以“零 ∞ 可持續”為主題,通過三個主題演講和一個圓桌會議,分享第一財經作為一家全方位關注全球與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財經媒體,身處品牌營銷巨大變革的時代中,對于“可持續”理念的思考和探索。 2021年,是人類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與以往不同,企業的生長不僅要滿足市場,更要直面經濟、社會、環境、科技等形成的轉型變革。第一財經總經理陳思劼在開場發言中,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三個變化、兩個目標、一個理念。在他看來,大環境、消費者、行業格局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變化,而變化的結果凸顯出了兩個目標:第一,營銷要從流量、銷量轉化為用戶量,基于私域的數據優化才是未來趨勢;第二,品牌要從占領眼球占領心智,進化到占領靈魂,認知并表達清楚自身產品的理念與大道,才握有面向未來的通行證。因此,在這樣的時代之下,需要快速建立一個新的理念,而這個理念應當是“可持續”。
從1到0,從0到1
對企業來說,從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到可持續商業的發展,不單意味著企業要在變革中追求基業長青,更是通過提升認知,通過打破邊界進行社會創新,滿足更廣泛的利益相關方。第一財經可持續商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周旭峰以《從 1 到 0,從 0 到 1》為主題,分享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分享過程中,可持續發展和善因營銷是提及最多的,在周旭峰看來,可持續發展已經不只是一種社會責任,它深入到我們所有企業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到我們的整體戰略和經營方式。所以我們就會意識到所謂可持續發展其實是要兼顧到利益,把它融到我們長期的發展當中去,而不是放在一個局部去進行。未來的商業成長、發展以及社會價值的營銷力其實是同步進行的,在此背景之下,我們所有的企業任何一個部門要重新刷新自己的技能點,重新去刷自己的認知,跟市場公關相關的就要去學ESG的輿情,要去學責任評判和善因營銷。
綠色點亮美好生活
2021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之年,也是中國“雙碳”目標戰略的綠色起點。第一財經可持續商業形象大使江予菲以 《綠色點亮美好生活》 為主題,分享第一財經發起的中國綠點計劃(China Green Point,CGP)。
“綠點計劃”致力于記錄中國凈零排放的開端,并且從利益相關者理念出發,進行從宏觀到微觀的有機整合,以達成“多方連接,凝聚共識,共同行動”的目標,為各個市場主體搭建一個綠色的商業舞臺。江予菲介紹道,綠點計劃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別是“案例征選”、“論壇峰會”和“成果報告”。組委會和專家組會綜合評定年度的星級案例集,并于12月舉辦年度綠點峰會向入選案例頒獎。
第一財經作為媒體,有責任記錄、見證并且為大家展示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優秀案例。江予菲表示,金投賞的理念是用市場來量化創意,這和我們“綠點計劃”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希望可以搭建一個平臺更好的能夠展示企業在低碳之路上所做出的努力,也和大家一起來踐行低碳可持續的理念。
可持續財富
財富在社會中的可持續增長,指向的是財富再分配和走向共同富裕。第一財經副總編輯、電視副總監張志清以《可持續財富》為題,與大家分享可持續的財富來自哪里。
近年來,理財已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特別是基金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成功“出圈”。可見,越來越多的人財富觀發生了變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專業的財經媒體,第一財經打造了眾多財經IP,比如“秒懂金融”、“鵜鶘秀” 、“基金時間”、“正在”、“風口調研”、“首席養老官”,它們植根于不同垂類,卻又覆蓋了財富的方方面面,滿足用戶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讓更多人更好地了解財富,形成財富觀。
談到可持續的財富,張志清表示,財富的流動也推動著人類和社會的財富,流動的財富也讓共同富裕成為可能。什么是共同富裕?就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形成橄欖型的分配結構,以先富帶動后富。有哪種路徑?家族信托、慈善公益、綠色發展,從CSR到ESG,第三次分配實現共同富裕。因此,可持續的財富才能推動社會更可持續的發展。
如何叩開新時代可持續大門
從理念到落地,從概念到營銷,我們應該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圍繞“可持續營銷”,第一財經邀請MKTforGOOD創始人 、善因營銷專家程艷青,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依視路大中華區事務總裁呂建中,第一財經副總編輯、電視副總監張志清進行圓桌討論,分享有關可持續發展的一些具體的案例。
在討論中,呂建中提出了非市場戰略元素,他認為,目前以股東為中心的經濟正在脫胎換骨成為以利益相關方導向的經濟。企業的發展也正在超越企業物理邊界,形成跨界的生態合作,在這一生態合作當中我們就有更多的社會利益,政策、研發等等非企業交易行為的引入。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把社會和環境因素納入到企業戰略過程當中來。程艷青認為,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在情況下,營銷應該順勢而為。她分享了疫情期間,針對武漢1萬名孕產婦,幫她們組建心理關懷、線下救援車隊和線上的聯合診療,成功讓客戶追加了500萬的案例,如何通過”善因營銷”,讓品牌和消費者做到更深度的交流,也讓更多上下游的品牌愿意去聯動。最后,張志清總結道,媒體扮演四種角色,第一個是傳播者,第二個是研究者,第三個是連接者,進入生態發展就需要連接。第四個是共創者,媒體也是可持續發展里面的實踐和共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