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電臺《老二次元》第22期文字梳理版(并非錄音轉寫)。節目中我們邀請到海外某四字大廠的推薦算法工程師張萌(劍橋大學博士),和我們一同解析UP主花式要三連的原因。
(相關資料圖)
音樂區稿子沒人看這事不算新鮮。如果你長年混跡Vocaloid Utau分區(VU),近年就會發現如果音樂稿沒有別的大熱元素,例如:流行梗、手游的tag,歌基本涼過北極。許多看到很不錯的稿子播放甚至不過百。是音樂區稿子出了什么問題嗎?
與其同時,如果放眼全站榜單,生活區TOP榜單的末尾播放量甚至遠超VU區第一名。在生活UP的視頻中,他們總愛跟觀眾說這個稿子大家一定要一鍵三連呀這對我很重要。許多UP主也發現B站創作者后臺里也有個功能悄然無聲上線許久了,那就是個性化配置,它允許UP主在視頻中增加投票、打分等功能,來吸引觀眾發送彈幕。觀眾對UP主要“一鍵三連”態度不一,有欣然點贊自愿為UP主貢獻數據的,也有心生厭煩指責UP主像要飯的。不論是求三連還是個性化配置,UP主無非是希望觀眾朋友們能多互動,這個互動的結果就是本文想和大家介紹的重點——推薦算法。
2022年中我們在B站發起投票,共113名觀眾參與。
14% 從未聽說過推薦算法
33% 知道,但不了解具體是干什么
32% 知道具體干什么,不了解如何運作
18% 了解運作方式&從事推薦算法工作
發布投票的賬號觀眾年齡主要分布于16-25歲和26-40歲。整體來看“推薦算法”四個字對于這兩個年齡層段的觀眾似乎是比較陌生的。所以本文旨在帶大家稍許了解“推薦算法”是什么,于UP主為什么重要。
不過,不如先把看起來高深莫測的概念放一邊,回顧下互聯網的歷史。如果對上世紀的互聯網還有印象,當時網上沖浪的難題在于只有電腦能上網,我們要去什么網站必須記住網站的鏈接,但鏈接并不好記。字母串式的地址對于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已經有些繁瑣,中文用戶更是看起來天花亂墜。所以黃頁類網站應運而生,把大量網站頁面鏈接放在統一的頁面,例如新浪、搜狐和雅虎。用戶想看體育,它提供二三十個不同的體育網站的鏈接,要是想看新聞類,也有二三十個鏈接。需要什么類型,點什么類型。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期信息已經多了起來,但又沒那么多?;ヂ摼W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我們早已步入下一個信息爆炸的階段。把所有網頁無差別的放在統一頁面上已經是老黃歷了,海量內容不可能應塞盡塞進頁面,也沒有人能夠消費完這么大量的訊息。于是,怎么給用戶看對用于而言,關鍵或最重要的內容,就成了新的難題。
來到21世紀初,搜索引擎例如谷歌和百度如火如荼,那是用戶主動搜索尋找內容的時期,但差不多到2010年左右,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與其容用戶主動找,不如由我來推薦,這樣用戶的內容消費模式從主動,轉變成被動接受,于用戶而言他們需要消耗的體力也要思考也好少了許多。于是推薦系統便慢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想象我們有一座巨大的莊園,莊園中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事情,我們覺得有趣、無趣的,急需解決的、忽視也沒事的。忙于其他事物的我們需要一位管家,由他揣摩我們的心意,他按照一定標準,挑選一部分消息呈給我們,同時也藏起來另一些內容,這就是推薦系統,而他挑選內容的方法則成為推薦算法。
把場景切換回我們的日常,比如B站有很多視頻,這些內容如果沒有推薦系統,用戶是看不過來的。所以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大家合作搭建推薦系統,為用戶從海量內容中選取部分推薦。UP主在意的便是自己的視頻是否被選中,推到了用戶眼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