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韓?榮?
(資料圖片)
??? 5月16日,初夏時節,走進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北大寺村,在勻速前進的智能插秧機的嗡嗡作響中,宛如鏡面的水稻田變得一派歡騰,一株株健壯的秧苗被均勻地插進稻田里,拉開了晉祠水稻插秧的序幕。
???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郭建平介紹,今年太原市晉源區200多畝優質水稻田經過春季精心翻耕及施用天然有機肥料后,土壤有機質明顯提升。
??? “今年我們邀請山西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將北大寺村15畝稻田作為試驗田,引進17個新品種,嚴格按照有機標準,開展有機大米種植示范,希望從中篩選出適應本地的優質高產的晉祠大米,并進一步推廣種植,讓更多市民吃到地道的晉祠大米。預計今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可達3300畝。”郭建平說。
??? 據了解,享譽三晉的晉祠大米,秉持著“北稻一絕、皇家貢品”的品質,有3300年的栽培歷史,《尚書》中記載了晉祠大米作為貢品進獻宮廷的情形。
??? “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諸天子。王命歸周公于東,作饋禾。禾本嘉谷,二月種,八月熟,得時之中,故謂之嘉禾”。這就是歷史上“晉獻嘉禾”的由來,也由此開啟太原農耕文明的先河。
??? 水溫恒定、水質清澈的晉祠泉水,獨特的千年黑色水稻土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晉祠大米顆粒大而飽滿、質色稍褐而透明、味道香甜不膩、口感有韌性回彈的品質,使其富含人體所必需鉀、硒等微量元素,且含糖量低的特性。
??? 今年以來,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深厚的農耕文化傳統和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品牌化打造”的思路,全面實施晉祠大米產業提升振興計劃,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特色觀光農業和都市現代農業,出臺并推行專項獎勵補貼政策,提高村民種稻收入,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全區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晉祠大米產業發展駛入現代化、園區化、標準化、特色化快速發展的軌道。
??? 同時,該區還推行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的“六統一”經營模式,完善了灌溉水渠、田間道路、收割機械等配套建設,聘請專家進行田間管理。在此基礎上還搭建線上線下供銷平臺,推動晉祠大米提質增效。
??? “我們目前已經完成晉祠大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工作,同時將組織開展春夏插秧、暑期游學、金秋共享豐收喜慶等活動。”郭建平表示,太原市晉源區將積極開發晉祠大米符號價值,把晉祠大米打造成為代表太原地域農耕文化的品牌,做大做強鄉村旅游新業態,讓晉祠大米成為太原市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開創“全域旅游+鄉村振興”新境界,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