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湖北日報評論員 杜宇慧
“免費”作誘餌、“低價”成噱頭、“精修”來勒索……在旅途中,想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卻不斷遭遇套路。近年來,旅拍行業的快速擴張,催生出諸多亂象,令消費者防不勝防,好心情常常變成了一肚子氣。
不少旅拍商家打出免費、贈送的宣傳語,后續卻又設下重重收費門檻。例如,張女士被“贈送3張原片”吸引,參與拍攝后,卻被要求支付高達4980元的精修費用。
與高收費并存的,是另一極端的超低價套餐。黃女士僅花199元便參與旅拍,結果拍攝過程如同流水線作業。機械擺拍,構圖單一,修圖也明顯用軟件一鍵處理,毫無美感。
數據顯示,我國旅拍相關企業中,超過7成企業成立不足3年。大量新玩家涌入,許多個體攝影師無資質即可從業,服務標準不一,合同履約隨意,行業缺乏統一的規范,亂象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多。
商家通過虛假優惠、壓縮成本行為,來應對激烈市場競爭。雖然短期內可能吸引客流,但從長遠看,消費者一旦感覺被套路或浪費時間,便會失去對旅拍的信任。
亂象已影響公共秩序,為此,故宮等景區不得不出臺“禁止商業拍攝”的規定。管控是無奈之舉,然而,“一刀切”式的禁令,既可能誤傷合規的從業者,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進一步明晰規則、加強監管,才能保證旅拍不掃興,商拍不越界。哪些區域可商拍?哪些需備案預約?哪些設備需限制?需要有更精細的分區管理。同時,游客也不妨減少執著于網紅拍照地的“打卡式旅游”,避免沉迷于網紅機位、流量照片,讓旅行回歸感受風景,體驗文化的本真。